2022-11-17
最新规划!中山全域纳入珠西都市圈!
日前,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对外公布
《广东省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指引》
该指引根据人口 用地 行政治理等因素综合识别
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珠西都市圈
汕潮揭都市圈、湛茂都市圈五大都市圈
并明确其空间格局、交通系统
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发展规划
01 构建“珠西都市圈”结构
在空间布局上,珠西都市圈聚焦珠海、中山、江门三市全域,提出构建“一极三核多节点、内联外接多轴带、蓝绿网络高品质”的“多中心环布式”都市圈结构。
珠西都市圈国土空间发展格局图
“一极”是珠海中心城区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
“三核”是中山城区(包括火炬区、翠亨新区等)、江门城区(包括江门高新区等)、珠海高栏港与江门银湖湾等形成的三个发展核
“多节点”包括珠海、中山、江门等重要城市和产业功能平台,逐步启动建设珠海鹤洲市级中心,以功能平台参与区域竞合。
“多轴带”指构建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轴、沿西江打造高质量发展带、沿海岸带打造创新集聚走廊。
02 加快建设综合交通体系
交通系统协调主要包括轨道交通、港口航运、高快速路三大方面。通过加强都市圈三市间城市轨道统筹规划和互联互通,加快推进城市轨道一体化建设,促进珠中江地区快速联系。
珠西都市圈交通结构指引图
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
加快推进高速铁路建设,积极推进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等项目研究与建设;加快推进中南虎城际、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云江城际、珠阳城际等项目研究与建设,鼓励发展市域(郊)铁路。支持珠中江联合申报地铁建设。
推进港口群一体化建设:
优化都市圈沿海港口群发展分工,加快中山、江门、阳江等港口协调发展;协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完善多式联运的港口集疏运通道,积极推进都市圈港口“江海联运”,构建都市圈“公铁水”多式联运体系。
优化都市圈高速公路网:
形成“六横八纵”高速公路网格局;推进深南高速、南新高速、金海高速、中山东部外环高速、中山西部外环高速等项目的研究与建设。加快建设黄茅海通道,用好港珠澳大桥,研究预留深珠通道等跨江通道;打造“井字型”高速+快速+轨道复合交通发展廊道。
共护生态、互推成长
生态系统与农业空间领域,提出共护“江海绿核,多廊多节点”生态安全格局。针对流域、城市和海岸三个层面共育都市圈韧性安全体系。
推动都市圈供水一体化,超前谋划区域水资源配置工程,重点推进珠中江供水一体化工程和澳门珠海水资源保障工程,多途径保障区域供水安全。
珠西都市圈生态格局指引图
公服设施领域:推动珠西都市圈各城市实施城区“强中心”行动,重点加强区域级教育、文化和体育设施建设。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与辐射水平。
以珠海为引擎推动跨界地区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在中山翠亨新区、珠深合作示范区探索建设珠江口东西两岸跨界生活服务设施共享示范区。推进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一体化,实施图书馆、博物馆等“一卡通”,打造“30分钟生活圈”。
高标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在珠中、中江、江珠交界处的人口密集地区,探索联合建设区域医疗中心,至少布局1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促进中山坦洲-珠海前山共建跨界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示范区,提供覆盖全年龄段公共服务保障。推进中山西北部-佛山顺德-江门东部共建共享跨界公共服务设施示范区。
04 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随着《指引》的出炉,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中山在区位、交通、产业基础等方面拥有突出的优势。产业发展迎来了重大的战略利好和发展利好。
产业领域方面,中山将高水平建设省级大型产业集聚区,聚焦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高端现代服务业等领域。
与珠海、江门共建粤港澳大湾区(珠西)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主动承接珠江口东岸产业拓展转移,打造大湾区创新走廊重要产业承载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