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

企业动态

ENTERPRISE DYNAMICS

2022-11-17

最新综合交通规划发布!中山实现“60 30 15”时空圈!

近日,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中山市综合交通“十四五”规划》的通知。规划明确,中山贯彻落实好省委赋予的“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支撑点、沿海经济带的枢纽城市、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一极”三个定位,坚定不移实施交通畅通工程,打造内通外联的珠江西岸综合交通枢纽。


近日,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中山市综合交通“十四五”规划》的通知。规划明确,中山贯彻落实好省委赋予的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支撑点、沿海经济带的枢纽城市、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一极”三个定位,坚定不移实施交通畅通工程,打造内通外联的珠江西岸综合交通枢纽


01
总体目标


到2025年,中山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客货运输服务品质显著提升,交通运输综合治理能力进一步增强,总体建成东承西接、南联北融、内通外联的珠江西岸综合交通枢纽,形成“四纵五横”高速公路网、“三环十二快”高快速路网、“二纵三横”轨道交通网,实现“60 30 15”时空圈,有效支撑和引导中山市高质量发展。

02
总体格局


高速公路方面:构建“四纵五横”高速公路网。

干线公路方面:构建“三环十二快”高快速路网。

轨道交通方面:构建“二纵三横”轨道交通网。

03
具体目标


(1)“60 30 15”时空圈。

中山市与大湾区相邻城市1小时内通达。

中心城区与外围镇街、各镇街与深中通道30分钟通达。

各镇街中心区与临近高速公路出入口间15分钟通达。

(2)里程目标。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从184公里提升至390公里以上。

干线公路通车里程从443公里提升至600公里以上。

轨道交通通车里程从69公里提升至100公里以上。




完善深中通道接驳体系

构建大湾区一小时高速互联网



“十四五”时期,完善与深中通道接驳的区域高速公路网,构建“四纵五横”高速公路网,实现1小时通达湾区相邻城市;强化与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航空机场、交通枢纽、港口码头等高速联系,实现与每个周边邻近城市至少有3条高速公路通道。


四纵包括

西环高速(含小榄支线)、广珠西线高速、广澳高速、东部外环高速。



五横包括

广中江高速—佛江高速、中江高速—南中高速、深中通道—中开高速、西部沿海高速、香海大桥。



高速公路重点工作

01 加快推进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中山至开平高速公路、中山东部外环高速公路、中山西环高速公路(含小榄支线)、香海大桥工程、广中江高速公路、南沙至中山高速公路、深圳至岑溪高速公路中山新隆至江门龙湾段改扩建工程等项目,打造“四纵五横”的高速公路网。

02 推动西部沿海高速申堂互通等项目,提高现有高速服务能力。


推动轨道交通建设

构建大湾区半小时轨道通勤圈



“十四五”时期,建设“二纵三横”轨道交通网,构建大湾区核心城市半小时轨道通勤圈,助力“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加快“东承、西接、南联、北融”步伐,以战略眼光、开放思维、积极作为的姿态,积极引入国家高速铁路布局中山,谋划争取更多的城际铁路及周边城市的地铁延长线等铁路资源。




轨道交通重点工作

01 推进深江铁路、南沙港铁路(中山段)建设进度。

02 加快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广州地铁18号线南延线)工作进度,尽早开工建设。

03 开展线路及站点用地规划调整与预控等。


打造高水平枢纽场站

构建层次分明的枢纽体系


“十四五”时期,提升枢纽综合功能定位,打造高品质、功能复合枢纽场站,推进“站城一体”综合提升等。




综合交通枢纽场站重点工作

01 开展中山站、中山北站、中山西站三个枢纽场站的改造提升工作,启动中山南站等枢纽场站规划研究工作。

02 推进中山市现代物流业平台(黄圃园)多式联运等货运枢纽规划建设,实现公铁、公水、公铁水间的快速中转和无缝衔接,提高运输效率。

03 开展综合交通枢纽用地控制性规划,对新增站点进行交通详细规划及枢纽方案设计。


实现市域半小时通勤

构建高效直达的衔接体系



“十四五”时期,积极主动加强与周边机场的无缝对接,共享区域航空设施,实现40分钟可达广州机场、深圳机场、香港机场、珠海机场等。





机场重点工作

01 优化市中心候机楼。

02 推进马鞍港客运枢纽候机客运中心建设,打造为湾区西岸异地候机客运中心。


“十四五”时期,积极主动加强与周边港口码头的无缝对接,共享港口基础设施,实现40分钟可达深圳机场福永码头、深圳蛇口港等,60分钟可达香港维多利亚港等。




港口重点工作

01 推进马鞍港客运枢纽及交通配套设施建设。

02 完善优化马鞍港客运码头中山-深圳航线,谋划中山-澳门航线的开通。

03 引导黄圃港、神湾港、中外运等重点码头增加港口货种作业资质,提升港口吞吐量和货物通过能力。

04 推进全程物流链的整合,支持黄圃港拓展公铁水联运业务,开展公铁水联运相关职能部门或企业之间的合作,采用“门到门”“一单制”等物流形式。

05 在小榄港试点智慧港口建设,率先开展港口集装箱装卸设备半自动化改造,引入龙门吊远程操控技术,提升港口装卸设备的智能化、安全性,节约运营成本,为全市积累智慧港口经验。

06 深入推进绿色港航建设,实现港口船舶持续治污减排。


畅通干线公路“主动脉”

实现市域半小时通勤



“十四五”时期,积极完善“三环十二快”高快速路网体系,加强“东承、西接、南联、北融”,提高城市内部交通网络衔接能力,加快建设中心城区与外围镇街、各镇街与深中通道联系的快速通道。




干线公路重点工作

01 积极完善“三环十二快”高快速路网体系,推动干线公路西二环、东二环、黄圃快线、南朗快线、民众快线、坦洲快线等建设项目,启动世纪大道、西北快线、黄圃快线港口段、三角快线北段、二环快速路港口至横栏段、北部快线、阜民路(四标)、G105线新东阜路路口立交化改造工程建设、中江高速横栏出入口改造等建设项目,强化城市内部交通网络衔接能力。

02 完成第三批“瓶颈路”中的6条;滚动实施、持续推进“瓶颈路”的建设。加快推进坦神北路、南三公路快速化改造、坦洲大道等项目,启动民古路一期、横涌路(中山市县道X770横涌线改线石岐河大桥)、马石路南区段、翠山路等项目。    

03 有序推动干线公路关键节点优化提升,综合提升城市交通承载能力。




加快城市轨道规划编制

共建“轨道上的大湾区”



“十四五”时期,科学有序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推动轨道交通“四网融合”,与周边城市共建共享“轨道上的大湾区”。



城市轨道重点工作

01 加快《中山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中山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修编)》编制。

02 与周边城市联合发展轨道交通,适时启动城市轨道建设。




推动公共交通建设

完善基础出行保障



“十四五”时期,在建设大湾区一体化的形势要求下,对标周边城市,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积极推进中山市公共交通升级,促进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向更好发展。




公共交通重点工作

01对骨干公交线路快速公交17条、大站快线20条、城区支撑线28条、镇内及跨镇主干线8条、镇内及跨镇支线36条进行线路优化调整及加密组织优化。

02 规划马鞍港客运码头—深圳西站市博览中心—深圳宝安机场等深中跨市公交。

03 新开公交线路15条,新增运营里程600公里,购置600辆纯电动公交车,更新公交车型,提升公交形象。


04 结合公交客流热点地区,逐步建设一批公交站场。



05 完善开发项目配套建公交场站移交流程,逐步投入使用。



06 升级改造智能候车亭900个。


构建水上交通服务体系

加强水上巴士规划布局



“十四五”时期,中山依托区位条件和水域旅游资源,构建水上交通服务体系,加强水上巴士规划布局,积极构建水上旅游和环城水上休闲旅游系统。发展旅游配套延伸服务,促进旅游客运“运游结合”,实现“交通带动旅游、旅游促进交通”。





水上交通重点工作

01 拓展水上交通与旅游产业融合,实现“交通带动旅游、旅游促进交通”。

02 推动水上游项目建设,增加水上巴士配套码头岸线。

03 购置水上客运巴士旅游观光游船



打造品质化出行环境

增强群众幸福感



“十四五”时期,打造品质化出行环境,增强市民出行幸福感、获得感。如把儿童友好理念融入岐江道重点工程建设,新增一批儿童友好设施,通过打造慢行系统及景观带,线性串联公园、商圈、景点等重要节点,充分激活中山旧城活力。




探索智慧交通建设

强化数据资源赋能交通发展




“十四五”期间,适时开展智慧道路、智慧物流、智慧出行等示范工程,促进交通设施规划、建设、管理、养护融合协同,探索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全面提升交通内通外联质量和交通综合服务水平。




智慧交通重点工作

01 开展智慧交通规划。

02 完善智慧交通管理系统。

03 对接市政务大数据中心,促进交通大数据共建共享。

04 建设智慧交通服务平台。

05 谋划智慧交通示范工程。



完善静态交通体系建设

优化停车设施资源配置



“十四五”时期,开展片区停车系统综合改善提升规划,包括各种停车场(库)、停车设施等方面,完善静态交通设施建设。




静态交通重点工作

01 建设儿童公园停车场、树木园人防停车场、金钟湖公园停车场、紫马岭公园北门人防停车场、新安低碳公园停车场

02 建设岐江道沿线停车场。

03 逐步完善静态交通体系建设。


-end-


相关动态